2025年7月10日,湖北第二师范学院"志远"志愿服务队的30名队员来到黄冈市罗田县,开展为期七天的板栗产业发展调研活动。作为湖北板栗产业的核心区域,罗田县板栗种植历史悠久,种植规模达80余万亩,但在产业链延伸、品牌建设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。此次调研的起因大牛配资,源于团队对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发展的关注——如何让传统板栗产业适应新时代市场需求,带动更多农户增收。队员们提前联系了当地农业部门,收集了产业基础数据,并与校内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教师进行了预调研讨论,为调研做好了充分准备。
调研首站是大别山农业智慧园。刚进入园区,队员们就被智能化的生产场景吸引:全自动清洗流水线正有序运转,板栗经过分级、去壳、清洗等工序后,被传送至深加工车间。园区技术员介绍:"这套智能生产线让板栗预处理效率提升了3倍,损耗率降低至5%以下。"在产品展示区,板栗酒、板栗膳食纤维饼干等深加工产品琳琅满目,研发人员拿起一款即食板栗泥说:"我们针对年轻消费群体开发了便携装产品,毛利率比传统鲜销提高了40%。"智慧园打造的"线上云展厅"还能实时展示板栗生长、加工全过程,有效提升了消费者信任度,这些科技赋能的举措让队员们深受启发。
离开智慧园,队员们前往周边的板栗种植园。漫山的栗树郁郁葱葱,几名农户正使用新型伸缩采摘杆进行作业。"以前爬到树上打板栗,既危险效率又低,现在站在地上就能摘到高处的果子,一天能多收300斤。"农户李大姐笑着说。种植园里还安装了土壤墒情监测仪,数据实时传输到农户手机上,"什么时候浇水、施什么肥,手机上看得明明白白,化肥用量少了大牛配资,产量反而提高了。"种植园负责人指着林间的光伏板介绍,他们探索"板上发电、板下种栗"的模式,一亩地能多赚2000元,生态与经济收益实现了双赢。
展开剩余50%最后一站,队员们来到三里桥村委会。村委会的便民服务中心里,一场板栗电商培训会正在进行,驻村第一书记正在讲解直播技巧:"大家看,镜头要聚焦板栗的饱满度,多讲讲咱们罗田板栗的地理标志优势..."村民们认真记录着,不少人已经尝试通过短视频平台销售板栗,村民张大哥展示着自己的订单记录:"上个月光直播就卖了500多斤,比卖给收购商多赚了800块。"在随后的座谈会上,村民们提出了希望引进板栗保鲜技术、拓展省外市场等需求,队员们详细记录,并表示会将这些需求整理成报告,对接学校相关资源提供支持。
七天的调研中,队员们走访了8个种植片区、120余户农户,完成了300余份有效问卷,形成了包含产业现状分析、问题对策建议的调研报告大牛配资,梳理出智能加工、多元种植、品牌营销等发展方向。接下来,"志远"志愿服务队将联合学校相关院系,为罗田板栗产业提供技术咨询、电商培训等帮扶,用青春力量助力板栗产业升级,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。
图为队员正在观察板栗细胞结构。 张晓曼 供图
图为三里桥村书记与队员们共同开展罗田板栗发展座谈会大牛配资。 张晓曼 供图
发布于:湖北省杨方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